根据《教育部2020年工作要点》文件精神,把学习革命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生产力,建立“互联网+教学”“智能+教学”新形态。为促进我校学习方式变革,本学期开展线上线下多元化考核方式,旨在提高我校教学效率,激发师生教与学的活力与效率,确保本学期的考试工作顺利进行,现布置考务工作如下。
一、补考
1、考核方式:线上考核。
2、补考时间:5月27日--5月29日。
3、考试对象:2018级、2019级补考和缓考学生。
4、试题录入:启用2019-2020-1学期期末考试备用试卷,于5月22日前完成试题录入。
5、考试要求
(1)各学院(部)于5月20日前统计补考学生名单,经学院(部)审核后,电子版上报至教务处,统筹安排考试工作。
(2)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不合格者,均需报名参加补考。
(3)学生因缺课超过该门课程总学时数的三分之一而导致成绩不合格者、无故缺席期末考试而导致成绩不合格者、考试违纪等扰乱教学秩序的行为导致成绩不合格者,不准予参加补考。
(4)补考成绩以卷面成绩为准,不再进行结构成绩计算,并在成绩单中予以标记。
(5)请各学院通知补考学生提前登陆考试系统进行调试,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参加和完成在线考试任务。
二、期末考试题库建设方案
(一)考核方式
考查课采取多元化考核方式,具体操作参照过程性考核;考试课采取在线考试与过程性考核相结合方式,两者各占总成绩的50%。
(二)题库培训时间
负责上传题库教师及教学秘书5月19日14:10进入腾讯课堂进行培训。
(三)题库建设范围
全校本、专科各专业公共课、专业课考试课程。
(四)题库建设方式
1、公共课
(1)题型:可根据课程特点设置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填空题等客观题型,上传题库题型不少于三种。
(2)题量:每门课题库录入不少于200道,分别设置难度系数(高难度40道,中等120道,低难度40道)。
(3)考题方案:授课教师制定出题方案,考试时间45分钟,试卷题量50道左右,按照高中低难度系数分别为20%、60%、20%设定。
2、专业课
(1)题型:主、客观题型均可,根据课程性质由授课教师设定考题方案。
(2)题量:每门考试课出两套质量相当、题量均衡、难易程度适中的A、B两套试题。考试时间为45分钟。
(3)出题要求:两套试卷中不可以有相同考试题,考点重复率不得超过10%。试卷卷面一律采用百分制。试卷题量适中、不能太少原则。试卷的名称要与教学计划所开课程名称一致,不得使用简称。
(五)题库建设要求
1、试题库试题要符合课程教学目的和教学大纲要求,全面覆盖教学大纲规定的各个知识点。
2、试题严格执行逐级审批制度, 严把命题质量关。命题教师须认真校对试题,确保试题准确无误。各学院教学院长要把好试题质量关,教学院长为试题质量的责任人。
3、命题教师须从事过该门课程的教学。
4、做好试题库保密工作,任何人不得泄露入库试题。
5、各学院(部)要按照专业培养方案开课时间的要求,科学合理制定试题库建设规划,切实按质按量完成试题库建设工作,以保证本学期期末考试顺利进行。
6、要求6月12日前完成本学期期末考试题库录入工作。
三、过程性考核实施方案
(一)考核目的
过程性考核是基于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质量的总体评价,为学生学习创造多元的交流和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学习过程中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达成我校对学生的“学以致用、用在实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二)考核原则
按照考核形式多样化、考核内容综合化、考核时间全程化的原则,开展过程性考核。
(三)考核细则
学生参加过程性考核,其学习过程计入总成绩。学生学习过程分为三个环节:
1、过程性管理:(20分)每节课都有管理记录。重在参与课堂互动及学生表现情况,如学生出勤、课堂表现、师生互动等。
2、过程性质量:(40分)每门课程至少选用2种方式开展。重在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包括随堂测试、实践操作、讨论等。
3、综合能力培养:(40分)每门课程至少选用1种。重在知识的转化能力,分为作品展示、论文、案例分析报告、展演等。
(四)考核范围
考查课:根据过程性考核方式评定期末成绩。
考试课:过程性考核占总成绩的50%。
(五)考核要求
1、通过过程性考核方式,加大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革力度,积极开展探究式、启发式、互动式、研讨式、混合式教学,提高课堂质量教学效果,促进我校学生综合能力培养。
2、要求注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全过程考核。
3、各教学单位应对各门课程的教学情况、过程性考核落实情况和成绩评定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和全面管理。
教 务 处
2020年5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