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博达学院传媒系始建于2010年9月。同年开始招生,人数为48人。2011年招生42人,2012年招生91人,2013年招生94人。截止到2013.12.31.共有学生275人。
根据学院的要求制定了培养方案,开出了计划内的课程。培养方案、培养要求以及开出的主干课程如下:
(一)培养目标
我系的专业是服务于国家文化建设发展和繁荣的新兴专业。是培养我国文化产业后备军的人才基地。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应当以发展祖国文化为己任,热爱广播电视事业。具备广播电视节目的选题、策划、编导和制作能力。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文化艺术修养。能够胜任广播电视台(站)、电视节目生产商、广告公司以及企事业单位电视节目制作、播音主持、宣传教育等工作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培养目标是:适应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市场需要的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和艺术修养,具备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技术,影视设备应用、设备维护等影视艺术、技术学科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
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我系学生在业务上应当达到以下要求:
1.要有稳固的专业思想。热爱广播电视编导工作,具有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学习,刻苦钻研,为国家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2.要打牢文学、艺术基础,提高文化艺术素养。丰富文化底蕴,拓宽知识面。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写作能力和创作能力。
3.要掌握电视艺术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电视片创作的客观规律和基本要求。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能够顺利地完成电视节目的选题、策划、编导和制作工作。
4.要熟练掌握电视节目的制作过程和技术要领。不断学习新媒体、新技术。能够熟练地完成节目素材的拍摄、编辑、包装、制作工作。
5.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审美能力、科研能力。做一个在传媒事业中,有所建树、有所发展的德艺双馨的人。
(三)主干学科和主干课程
1.主干学科:文学、影视艺术学、广播电视学、传播学
2.主干课程:广播电视概论、现当代文学、视听语言、电视写作基础、电视艺术学、广播电视系统、电视专题片创作、电视导演基础、电视摄像编辑艺术、非线性编辑、录音制作技术、影视美学、影视心理学、影视特技、摄影技术与艺术、电视美术与照明、电视摄像技术、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电视节目制作技术与艺术、播音与节目主持等。
(四)基本建设情况
由于我系是新建专业、学院在基本建设上投入了很大力量。例如:多媒体教室、办公室、实验室等,较好地满足了教学的需要。
期中:
多媒体教室两个共120平方米
办公室:60平方米
摄影实验室:60平方米,拥有数字照相机等20台套。
摄像实验室:60平方米,拥有数字摄像机等20台套。
模拟音频实验室:60平方米,拥有拾音、扩音、放音、调音台等设备10套。
数字音频实验室:80平方米,拥有数字音频工作站9套。
非线性编辑实验室:100平方米,共有40套用户终端。
演播实验室:60平方米,共有专业高清摄像机4套、4讯道现场节目制作系统、非线性编辑系统2套、提词器、摇臂、轨道、灯光等设备。
CG实验室:80平方米,有40个工作站。
电工电子实验室:60平方米,有电工、电子实验器材20台(套)。
传媒系在学院的关怀下、在兄弟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全系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较好地完成了当年的教学任务,并积极开展各项文体活动并获得多项奖励。
二、基本情况
传媒系建立之初百废待兴,师资建设迫在眉睫,为了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除利用本系的教师之外还在校外聘请了有经验的教师参与教学工作,在组织管理上煞费苦心,在期中期末教学检查中获得好评。
为了落实实验教学计划,在非典期间组织学生,到长春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进行摄影实践、参观卫星观测站、长影世纪城,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为了提高摄像课的教学效果,我们组织学生到秦皇岛进行现场教学,深受学生的欢迎。
1.师资队伍基本状况
表1 2013年教师基本情况
系部师资情况 |
合计 |
专任教师职称结构 |
专任教师学历结构 |
|||||||
职工总数 |
专任教师数 |
正高 |
副高 |
中级 |
其他 |
博士 |
硕士 |
本科 |
其他 |
|
29 |
25 |
4 |
9 |
7 |
5 |
3 |
11 |
10 |
1 |
|
比例% |
|
|
|
|
|
|
|
|
2.专业基本情况
表2 2013年本科专业基本情况
序号 |
专业名称 |
专业代码 |
获批时间 |
特色专业 |
在校生数 |
教师人数 |
生师比 |
|
1 |
广播电视编导 |
130305 |
2010.3. |
|
244 |
15 |
16.3:1 |
|
2 |
数字媒体技术 |
080906 |
2012.3. |
|
31 |
10 |
3.1:1 |
|
合计 |
2个 |
|
|
|
275 |
25 |
11:1 |
|
表3 2013年本科专业招生就业情况
序号 |
专业名称 |
招生数 |
毕业生数 |
毕业率 |
授位率 |
考研率 |
就业率 |
1 |
广播电视编导 |
79 |
0 |
0 |
0 |
0 |
0 |
2 |
数字媒体技术 |
15 |
0 |
0 |
0 |
0 |
0 |
合计 |
2个 |
94 |
0 |
0 |
0 |
0 |
0 |
|
小计 |
任课教师职称结构 |
||||
教授 |
副教授 |
讲师 |
助教 |
合计 |
||
承担课程人数 |
16 |
2 |
6 |
6 |
2 |
16 |
开课门次 |
27 |
2 |
13 |
6 |
6 |
27 |
教学工作量 |
2924 |
216 |
1592 |
540 |
576 |
2924 |
发表教改论文 |
|
|
|
|
|
|
3.教学机构基本情况
表5 教学机构及设施基本情况
教 研 室 |
序号 |
名称 |
对应本科专业名称 |
承担课程门次 |
教师年人均教学工作量 |
1 |
编导 |
广播电视编导 |
14 |
118 |
|
2 |
数媒 |
数字媒体技术 |
13 |
114 |
|
实 验 中 心 |
序号 |
名称 |
对应本科专业名称 |
实验室面积(㎡) |
设备数(台) |
1 |
编导 |
摄影实验室 |
60平方米 |
相机等20台套 |
|
2 |
|
摄像实验室 |
60平方米 |
数字摄像机20台套 |
|
3 |
|
模拟音频实验室 |
60平方米 |
10台套 |
|
4 |
|
数字音频工作站 |
80平方米 |
9台套 |
|
5 |
|
CG实验室 |
80平方米 |
40台套 |
|
6 |
|
非线性编辑实验室 |
100平方米 |
40台套 |
|
7 |
|
演播实验室 |
60平方米 |
14台套 |
|
8 |
数媒 |
电工电子实验室 |
60平方米 |
20台套 |
|
实 习 基 地 |
序号 |
名称 |
对应本科专业名称 |
年度接纳人次 |
校内、校外 |
1 |
编导 |
摄影、摄像、电视台 |
244 |
内、外 |
|
2 |
媒体 |
摄影、摄像、电视台 |
31 |
内、外 |
|
图书资料 |
藏书量:纸质 册,电子 册,拥有期刊2种 |
||||
近5年图书资料购置费 万元 |
4.教学建设基本情况
表6 质量工程相关项目建设情况
级别 |
特色 专业 |
名牌 专业 |
精品 课程 |
教学 名师 |
教学 团队 |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获奖 教材 |
承担教改项目 |
国家级 |
|
|
|
|
|
|
|
|
省级 |
|
|
|
|
|
|
|
|
校级 |
|
|
|
|
|
|
|
|
5.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情况
表7 学生培养情况
年级 |
参与科创项目 |
参加竞赛获奖数 |
发表论文数 |
发明专利数 |
其他 获奖 |
||||
人数 |
占总学生比例 |
国家级 |
省部级 |
SCI等期刊 |
核心 期刊 |
一般 期刊 |
|||
2010 |
11 |
23.3% |
|
11 |
|
|
|
|
|
2011 |
4 |
97.6% |
|
4 |
|
|
|
|
|
2012 |
集体 |
100% |
1 |
|
|
|
|
|
|
2013 |
集体 |
100% |
1 |
|
|
|
|
|
|
合计 |
15 |
|
1 |
15 |
|
|
|
|
|
三、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方面的思路、举措和成效
(一)传媒系专业建设的思路和成效
专业建设百年大计,虚心学习,少走弯路,往往会后来居上。在院领导的支持下,我们在2010年4月份,考察了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长春师范学院等与我校具有相同性质的兄弟院校深受启发,并借鉴了他们的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对我系的建设帮助甚大,使我们对本系今后的建设和发展做到了心中有数。那就是应把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通过两年的证明方向是对的。参加全国各种赛事获奖比例比较大。
(二)以下是我们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与实践的总体思路
1.专业建设是学校建设的基础
什么是专业?物理学家、教育家钱伟长先生说:“社会的需要,就是我们的专业”,真是一语中的。他告述我们教育是为社会发展服务的,教育是与时俱进的。一所大学的社会价值和社会威望是靠她的几个出名专业来支撑的,例如:哈佛大学的物理学专业,剑桥大学的建筑学专业;清华大学的电机专业、北京大学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等等。所以,专业建设,特别是新专业建设对于一所大学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是学校建设、发展的基础。
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今天,文化与经济的合流,成为了经济发展的新源泉与新形态。纽约联邦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雷•罗森说:“我们的经济将向何处发展?什么能够带动我们前进?——那就是文化。” 文化产业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形态,已经成为很多发达国家国民经济中的支柱性产业。并且,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文化产业的竞争,是经济的竞争、文化的竞争,同时也是政治的较量,是国力的综合较量。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正是在这种大环境下,因势而生的。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作为文化产业的人才培养基地,任重而道远。如何不辱使命,利用我校的人才和设备优势为地方文化产业发展做出贡献,我们已经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回顾四年的组建过程颇有感悟。
2.要开门办学,不能闭门造车
专业建设百年大计,虚心学习,少走弯路,往往会后来居上。在院领导的指导下,我们在10年4月份,考察了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长春师范学院等与我校具有相同性质的兄弟院校深受启发,并借鉴了他们的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对我系的建设帮助甚大,使我们对本系今后的建设和发展做到了心中有数。
3.专业建设重在目标,课程建设重在成效
专业建设的关键在培养目标的确立上,它事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培养的学生是否能符合社会需求;二是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率是否有保证。通过实践学习和考查,我们看到了社会需求的究竟是怎样的人才。把这种规格集中起来、加以理论化,就可以作为今后修改培养方案的依据,为此我们修改了培养方案。
课程建设在教师。要充分尊重教师对专业方向的选择和对课程的选择。要明确主讲教师不但要讲授好这门课程,更重要的是要建设好这门课程。例如:课程名称的确定、教材的选择、大纲的制定、考纲的制定、教学计划、讲授提纲、幻灯片、习题集、试题库、学生名册、成绩单、学生干部名单、学生自然情况、每次考试成绩分析单等等。这些东西都是组织教学的必要准备,每一位任课教师上课之前必须做到。教师工作要稳定、要有长远打算,不能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因为,只有上好每一堂课,才能学好每一门课。只有上好每一门课,才能学好某一个专业。所以,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考察一名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是看她讲了多少,而要看他的学生学会了多少。
(三) 师资领先、设备优先、能力争先
新专业的建设师资是关键。专业建设责任在系主任,课程建设责任在教师。任务明确、措施得当,心想事成;师资的水平,就是专业的水平。设备是办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物质保证,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必要条件,“书本上讲编导,黑板上讲摄像”是纸上谈兵。经验告述我们,提高编导学生质量的关键有三条:一要边学边干,理论联系实践;二边学边练,技艺精湛;三增加师生接触的时间。
我们培养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增长知识、形成能力。从目前社会需求情况看,能力更显得重要。能力的形成要靠学校的设备、器材条件,离开这个环境去提高技术水平,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师、生要树立能力争先的思想意识。
其次要坚持稳中求进、边建边改的思想。一个专业的建设是一个教学团队的建设,一个教学系统的建设。即是人才的建设,又是学术建设。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建设和发展,切忌好高骛远,做面子工程。建系的过程也是培养人的过程,形成“系风”的过程。一个系过硬,关键是组成这个系的人过硬。所以,在建系过程中要“以人为本” 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扎实工作、打好基础(包括思想基础)要稳中求进。
系里的工作方方面面,但要做到协调发展、快速发展,就要与时俱进,就得不断学习,不断地改革创新。就像大海之中的航船一样,要不断地修正航向。系里的工作要不断地改革,边建边改,在改革中前进,在改革中发展,这是正常的发展规律。
(四) 加强实践教学(包括实习实训、实验、毕业设计等),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措施
在培养方案的制定上,我们突出了实践教学环节,开放了实验室,建立了实训基地、组织了技能大赛、组织参加国家各种赛事。虽然我们2013年没有毕业生,但专业实习、毕业考核的方案己经获得学院批准。
(五)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加强学风建设,关键在教师。我们努力把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落到实处
三年来,我们的主要收获之一是,了解了自己的学生。主要包括:地域特点、学习成绩、报考动机、专业思想、生活习惯、学习习惯、脾气秉性、家庭状况等等。这些情况的掌握,是我们开展工作的客观依据,会使我们的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为了全面地接触学生,我们在每个年级都施行了导师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他们的主要工作是:
1.“传道”——进行专业思想教育
据了解,一些学生报考“编导”专业的动机不是出于对本专业的热爱,而是因为录取分数低 。因此,入学后对专业学习不感兴趣、不安心,这部分学生大约占三分之一左右。剩下的有一半学生懵懵懂懂,说是父母或别人让报考的,不清楚将来干啥。另一半是比较清楚的,有理想、有目标。
为了转思想、稳军心、树信心,我们坚持进行入学教育(专业思想教育),一般在军训过后。另一种方法,是寓教于课。讲述专业的社会价值,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关系等等。孙建通(男)学生,一度要变性,经过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现在思想有了根本的转变,表现很好,家长说我们挽救了一个家庭。
2.“授业”——传授知识,教会能力
编导是杂家,要学的东西很多。学生一时无从下手,这就需要帮助他们梳理,使学生目标明确、任务清楚。作为一名编导,要见多识广,知识丰富,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大学期间由于时间所限首先要学好专业知识专业思想。因为有老师在身旁,请教问题、研究问题很方便,其他方面知识的学习是一生一世的事情,随时都可以进行。知识是解决思维、意识、理想的基石。但一个人只有理想是不成的,还要能够把理想变成现实才行。这就要靠能力,靠科学技术。只有技术水平达到了,几千年来嫦娥奔月的梦想才能变为现实。所以,编导专业的学生要充分利用学校的设备和器材条件学好摄、录、编的技术。通过毕业实习,我们感到用人单位对技术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注重技术、注重能力培养的做法是正确的,应当坚持发扬下去。
3.“解惑”—— 立志、勤学、德艺双馨
学生入学以后感到茫然、困惑、不知所措。二年级明白了,课程已经过半,再想回过头来袮补,已经来不及了。这就需要教师及时“解惑”,让学生尽快进入角色。学生由基础教育阶段一下子迈入专业教育阶段,多有不适。其主要问题是:一自我管理能力差,仍有依赖他人(父母、教师)管理的思想。二专业思想没建立起来,没认识到职业是自己今后安身立命之本,学习不刻苦、不认真。三没有学习方法,没有自学习惯,不看书、不做笔记。因此,稳定专业思想,树立远大目标尤为重要。在教学中,要把学生的专业学习与时代的发展需要联系在一起,让他们有理想、有抱负,很好地安排自己四年的学习规划,自信、自立、自强。用自己的丰富知识和过硬能力去迎接未来的工作、祖国的挑选。这种教育进行的越早越好,让学生们尽快地醒悟过来、成熟起来。
4.从专业性质出发建立科学、有效、合理的教学机制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培养的学生,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后备力量;是国家软实力建设的生力军;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和传播的传媒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培养的学生,是党的喉舌、是群众的代言人、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们的工作不是教育自己,而是在影响别人、影响社会。因此在教学理念上、办学机制上必须强调以下几点:
第一必须把学生的思想建设、世界观建设放在第一位
人们常说: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是血、从水管里流出来的是水。影视作品是编导者创作思想的表现即创作者的价值观和艺术观的体现。因此,必须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只有从思想上、理论上、世界观上保持先进性、正确性。才会履行好编导工作的历史使命。这一点的重要性、必要性必须和学生们讲清楚,这是我们这个专业的性质所决定的。
第二走出课堂 开阔视野 深入社会 服务百姓
师范院校办非师范专业,要避免同化,因为二者的服务对象不同,服务的方式也不同。在课程设置上要体现出它们的不同点。把学生学习的着眼点,放在服务于社会上。
首先,在技能上我们主张实验室开放(现在已经实现了),摄影实践、摄像实践走出校门在风景区进行。二是组织非师职业技能大赛,使学生用摄像机,记录自己身边的人和事。三是参加国家教育部和相关社团组织的各类比赛,鼓励学生参加系里组织的 “各级赛事”“文体活动”等社团活动等等。今年在修改培养方案中,我们单独设立了实验课、实践课,加大了电视制作实际能力的培养力度,使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社会。为服务社会,服务百姓创作出更多的影视作品。
第三确定非师技能训练项目,建立长效稳定培养机制
根据培养目标和培养技能的要求,我们把“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应当具备的主要能力进行了归纳,主要有如下几项能力:①节目的选题策划能力;②文案稿本撰写能力;③前期素材拍摄能力;④语言、音乐、音响的采集制作能力;⑤后期编辑制作能力。由专任教师将这些能力加以细化,分散到第四、第五、第六学期利用课外时间进行训练和指导。并把教师的工作时间计入工作量,把学生的学习成果,计入学分。这项计划已开始启动。
(六)科研促进教学情况
由于新办专业,科研情况、教研正在起步。我们已经认识到:“没有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没用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建立教研机制,形成以教研带科研、以教研带质量、以教研带发展、以教研带成果的教育科学研究格局。
1.每个学期制定教研规划,以教师为主体、以外请专家为辅助针对教学、教研、科研等问题开展讲座或研讨。对于好的选题可以鼓励发表,形成科研成果。
2.积极参加国家级、省级、专业团体举办的各种赛事。
3.鼓励、支持教师进行科学研究、科研立项、优秀课立项等活动。对于取得科研成果的教师或学生,根据学校规定应给与精神鼓励和物质鼓励。推动科研工作的健康发展。
(七)为保证本科教学质量采取的主要措施
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来不断提高本科教学质量:
1. 加强政策引导,进一步调动教师与教学管理人员从事本科教育、教学的积极性,让高水平师资参与本科教学,并配备教材、大纲、进度表、课堂日记等。
2. 建立教学质量三级保障体系,加强教学督导,保障教学质量。以教务处为主要组织机构,由教务处和各院系共同实施的校内本科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具体通过期初教学检查、期中教学检查、三级听课制度、教师座谈会和学生座谈会等方式实时跟踪,以不断推进本科教学质量的提高。
3. 加强教学信息化管理,不断开发校内课程资源,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八)特色发展
在几年的本科教学中,我们的体会是:
在专业发展上要时刻聆听国家的声音,学习国家发展文化产业,特别是广播电视产业的方针政策,这是深化专业改革的依据和方向。
1.专业建设是师生共同的任务,要发挥两个积极性。
2.专业建设师资是保证,设备是条件,二者不可或缺。
3.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目标、是国家所需、就业所需。
4.要了解学生,因材施教,针对学生,实施教学方法,行之有效。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整改措施
1. 师资缺乏,主要原因是地域问题和工资待遇问题。希望校方予以解决。
2. 教学场地比较紧张,希望校方予以解决。
3. 加强对学生的培养教育力度。加强辅导员的数量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