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传媒首页  >  新闻中心  >  图片新闻

长征物件寄于心 长征精神永相随

发布日期:2021-04-30 来源: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传媒系

长征之路,艰难万分。十万里路,勇往直前。今天,陈列于全国各地革命纪念馆里的数件长征期间的文物,如雨布、毛衣等小物件,生动地体现了当年革命大家庭中那情同手足、同志友爱的真情厚谊。

一块普普通通的雨布

红军长征时,战士汪立发双腿不幸负伤。 一天夜里,下起了大雨。战友们把被单拉起来往汪立发的担架上方挡雨。雨太大了,战友们用仅有的小块雨布盖上了他的双腿。夜深了,雨还没有停。忽然,汪立发从梦中醒来,眼前一位有着熟悉面容的人正眉头紧锁地蹲在他身边。他抚摸着汪立发滚热的前额,关切地问:「吃东西没有?」汪立发回答:「吃了!」这位部长接着伏下身子察看他的伤口,心疼地说:「这么大的雨就这么小块雨布怎么行呢?」顺手将自己身上披着的一块大雨布扯下来,把汪立发从头到脚严严实实地裹了起来,然后转身消失在大雨之中。此时,汪立发两行热泪流出眼,他知道,这位已上了年纪的部长在长途跋涉中从不肯骑马,总把马让给病号或体弱者;而部长自己的身体并不好,经常咳嗽、吐血,特别是进入草地以后,部长的身体更加虚弱了。病好后,就在他要把那块为他遮风挡雨送来温暖的雨布还给部长的时候,却听到了一个不幸的消息:部长没有走出草地,光荣牺牲了。从此,这块饱含官兵深情的雨布,成为汪立发永远的纪念。

一件微微泛黄的毛衣

1934年中央红军开始长征。何叔衡留在苏区,徐特立、林伯渠和董必武三老则随红军主力长征。何叔衡与林伯渠是同乡又是多年的战友,曾共同在苏联学习,回国后又同在根据地工作,两人感情很深。在部队出发前的一天晚上,何叔衡准备了清酒、花生,为林伯渠送行。他们长谈至深夜。临别时,何叔衡把他身上所穿的毛衣脱下来,送给了即将远行的好友,以抵御征途中的风寒。

这件毛衣是何叔衡离开上海转移到苏区前,他女儿何实山连夜赶工一针一线织就的,上面凝聚了女儿对慈父的无比敬爱。为此,林老百感交集,当夜即赋《别梅坑》诗一首,倾吐衷肠:“共同事业尚艰辛,清酒盈樽喜对倾。敢为叶坪弄政法,欣然沙坝搞财经。去留心绪都嫌重,风雨荒鸡盼早鸣。赠我绨袍无限意,殷勤握手别梅坑。”在残酷的斗争现实面前,何、林二老终成诀别。

在险象环生、千难万阻的二万五千里漫漫长征路上,红军将士们渡过无数个险关隘口,手挽手、肩并肩,齐心协力走向一个又一个胜利。将士们的精神随世代的继承永相随。


Copyright 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 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传媒学院 版权所有
学院地址:吉林省四平市铁西区东丰路西1999号 联系电话:0434-6090946 技术支持:信息技术中心